follow me(跳跃练习)
训练目的:通过组合训练提高跳跃能力。
主要动作:
1、吸跳步(动力退绷脚吸至主力脚膝盖内测)
2、吸踢跳(在吸跳步的基础上将动力腿向前45度踢出,强调绷脚重拍)
3、旁锺步跳(正步位向两旁跳至肿步位)
形象动作:
1、暖洋洋(经团手向体旁扩指曲臂打开 上下交替摆动)
2、飞呀飞(扩指由正上位抖手落至正下位)
3、打招呼(向前,左脚上步移重心 右手前斜上位扩指摆手。向旁,右脚向旁弓步 右手曲臂 摆手 。 )
教学意义:将时尚动感的音乐与欢快活泼的跳跃练习相结合。释放孩子们的情感,向他们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。
相思 (古典舞)
训练目的:强化题沉中气息的练习,云手的开范儿
主要动作:
1、单一提沉(沉:通过呼气使气息下沉,直至气没丹田,同时以沉气之力带动身体,从自然垂直状由下至上一节一节下压,形成胸微含、身微弯状,在此过程中眼皮随之沉气而徐徐放松。
b.提: 在“沉”的基础上,深吸气,感觉气由丹田慢慢提至胸腔,同时以胸之力带动身体,从微弯状由下至上一节一节直立,直至头部顶向虚空,特别注意胸腔之气不能静止憋住,同时眼皮也由微松状逐渐张开,放神。
2、云手(由含 经旁提拧仰反之含 两臂随腰运转 圆活自然)
3、旁提(在往上提的过程中 身体以腰带动肋 以肋带肩 一节一节上提)
教育意义:通过这个组合的诗词背景,已物寄情,感受气韵相统一的审美特点。使人能够在浮躁中恪守住一份心灵的宁静。
留连戏蝶(古典舞)
训练目的:古典舞的手眼联系、花帮不
主要动作:
1、单指手眼练习(兰花指 眼随手动 松腕点指)
2、单指下弧线手眼练习(由指度引领从右经下弧线至左斜上)
3、单指回头手眼练习(左手兰花指点至8点斜上方,节奏8时回头斜下收神 节奏1转头至8点斜上方 放神)
4、花帮步(正步准备 双脚并拢 膝微曲 抬起脚跟 交替勾脚 踝关节放松 双脚用脚掌处 向前旁后 快速移动)
形象动作:
1、大家闺秀舞姿(左前踏步蹲 双手三指指尖相扣 放于左胯旁 )
2、微撩罗裙(双手兰花掌正上位对腕 左脚快速勾踢 落至踵步)
3、小闪腰拾花(左脚勾脚直膝上步 右脚快速跟 曲膝半蹲 背靠胸冲 )
4、带花()
5、扑蝶(a、扑蝶b、看碟)
教育意义:通过古典舞的手眼联系,用手眼配合的动作,运动轨迹以及节奏处理,强化眼睛的张驰聚放收含等能力,更为了解身云中性神经旅—神的多样形式打下基础。组合中的花帮不丰富了古典舞步伐的训练内容。
花帽(维吾尔族)
训练目的:维族风格性组合的学习
主要动作:
1、花形手(兰花掌基础上自然放松)
2、绕腕(手心向上 由指尖带动 向内绕腕停至压腕)
3、遮羞手(基本体态基础上 右手上推 眼看一点)
4、三步一抬(脚下不离散 弱拍颤压 三步一提)
5、平步(半脚掌基础上膝盖微存 交替行进)
6、击掌(四指并拢 手指放松 )
7、夏克(摊手同一方向经绕腕托帽点肋)
教育意义:了解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建立团结民族一家亲的意识。
故乡的草原(蒙古族)
训练目的:训练柔臂的训练路线和胸背的灵活性
主要动作:
1、单柔臂(肩带大臂 肘 小臂 腕 手 波浪运动 动作连贯)
2、双柔臂:双手于身体两旁提至正上位对腕,再打开落至体旁下位,动作时要求以肩背带手臂、肘部、腕、手指做交替揉动动作。动作要有柔韧性,像大雁展翅飞翔。
3、软手:身体面向正前方,双手小臂屈臂于胸前位,五指并拢,掌心向下,动作时,双臂上下起伏并连续向肘部、腕部手指各关节部位推及,整个肩、臂、肘、腕、手指关节的起伏动作做起来如同连绵起伏的波浪,动作幅度不要大。
3、胸背:身体一拍向前含胸,双肩内合,然后一拍向后展胸,肩胛骨向后夹,双手胯旁提压腕。
4、大雁舞姿:身体前倾,抬头挺胸,双臂体旁 屈臂架肘压腕。肘与肩高度一致 大臂架平。
教育意义: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性和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。
小船摇(古典舞)
训练目的:运用古典舞的题材将戏剧中一些基础表演知识渗透到表演中
主要动作:
1圆场步:一脚用脚跟上至另一脚脚弓处,勾脚沿脚底外沿,依序由脚跟压至脚掌后另一脚抬起脚跟连续上步。双膝不能僵直,走起来要平稳、流畅。
2.摇船桨:双手握空心拳,左手位于左肋前不动,右手在右肩前向前划立圆,身体随动,脚下2点左前踏步位膝盖放松屈伸
3.裙摆翩翩:脚下与摇船桨相同,右手兰花掌位于右腮旁,左手自然下垂手背对一点放松前后摆动
4.小船摇:体对二点双手山膀。双微曲膝盖带动右左摆动,头和膝盖摆动方向相反,目视斜下
5.水中倒影1 :右手兰花手型于右脸颊。左手兰花手型垫于右手手肘处。移动重心向右双膝微曲。目视左斜下。
水中倒影2 :在顺风旗舞姿基础上双手微微打开。右脚旁点地。双膝微曲向右下旁腰,目视右斜下。
教育意义:了解高级别表演训练的方法及重点,通过情景故事情节来体验表演的过程,学会用肢体、面部表情表达出人物丰富细腻的情感。
节庆欢鼓(印度舞)
训练目的:印度风格性舞蹈以及转的练习
主要动作:
1、 捧花手(pushpaputam):双手前平位,手心朝上做捧花瓣状,肘微弯微驾;2、手镯扣手型(kadakamuckha):中指食指与拇指相捏,其它手指上翘。
3、莲花手型(alapathma):扩指的基础上小指带动向内转指,手腕不要转动。
4、原地碾转:双手旁平位,以左脚为轴右脚点转,留头甩头一拍一圈。
5、横追步:动力腿向旁伸出,主力腿追着动力腿向旁挫步。
6、前追步:动力腿向前伸出,主力退追着动力腿向前挫步。
7、开膝踏步跪:以右为例左前丁字位全蹲,右脚立半脚掌膝盖二点方向跪地于右脚脚后跟上。左脚脚跟微抬,膝盖朝八点方向。
教育意义:
通过印度不同的风格舞蹈,了解东方舞的特点,认识世界舞蹈,丰富自已的舞蹈语汇。
喵星密语(表演性)
训练目的:以音乐剧的形式训练孩子们在舞台上的综合表现力。
主要动作:
1.猫爪式:扩指基础上,五指弯曲。手腕微上提。
2.立式猫跳步:经左右后踢步,停至左腿半蹲,右腿向前半脚掌点地。双手猫爪式经体侧画立圆。
3.立式猫走步:(以右为例)右腿经吸腿向前迈步,双脚半脚尖并立。双手猫爪式,右手体旁,左手体前。向右拧身送肩。
4.猫探步:体朝八点,左腿半蹲,右腿向前半脚掌点地。迈步时向八点方向探出上步。身体后靠 重心在后。体旁猫爪式左右拧身。
5.小猫摆臀:(以右为例)双脚与肩同宽,上身前倾,双手体前猫爪式。向右摆胯时弯左膝内扣,同时向右甩头。
6.蹲式猫走步:半蹲身体前倾压低。动力腿经绷脚吸腿向前迈步,目视前方。体旁猫爪式左右拧身。
教育意义:
通过组合的学习,初步了解音乐剧舞蹈表演形式。
小牧民(蒙古族)
训练目的:表演性训练。
主要动作:
1.双抱头舞姿:体对三点双手交叉抱于头后,双脚打开右前左后。身体微向后靠,头微上扬。
2.扶头瞭望:左手扶头,右手旁平位。环视瞭望远方。
3.缠马绳:双手掌型向里绕手
4.卷袖手:以右为例,左手从右手手腕处向上做卷袖子的动作。
5.摇篮步:双手勒马手左上右下。双脚右前左后交替移动重心。动力脚脚背外侧着地,带动上身左右放松摇摆。
6.弹拨手:手臂旁平位微曲,掌型手手指向上弹动,身体向斜后方微靠。双肩放松随动。
7.穿手:手指尖带动由正上位经体旁向下穿,穿手带动头部的自然晃动。
8.硬肩:双肩前后交替运动,干脆有力但不可僵硬。
教学意义:通过学习小牧民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男子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,充分感受游牧民族对草原和马儿的热爱,同时,让他们知道蒙古族也被誉为“草原骄子”。
羊角花儿云里开(羌族)
训练目的:初步了解羌族舞蹈的风格特点
主要动作:
1.连臂:双手掌型,左手前平位,右手放与左肩
2.羊角花造型:双手兰花掌,右手放于右腮,左手指背贴于右肘
3.摆肩:双肩交替摆动,重拍右肩向前,胸腰上仰,眼视1点斜上
4.摇臂点头:双手兰花掌,旁按手基础上,单手体前画立圆,落至旁按手,眼视斜前,头随动
教育意义:通过组合了解羌族的地理位置,生活环境,风土人情,生活习惯,感受羌族舞蹈的风格特点。
欢腾(蒙古族筷子舞)
训练目的:掌握蒙古族舞蹈风格,表现筷子舞欢快又抒情的舞蹈特点。
主要动作:
1.肩部打筷子:双手筷子交替敲打肩部,双肩放松摆动
2.十字交替打筷子:双肘微架,手腕放松,筷子呈十字,上下交替敲打
3.地面打筷子:
①右手向2点,左手向8点,交替敲打地面, 身体向外推出,头随动,眼视地面
②在左耳旁,交替快速敲打地面,肘部微架
4.垫步:左前踏步位基础上,重拍左脚向下
5.蒙古族五位脚:(以右为例)右脚在前,前脚掌点地,左脚全脚掌,屈膝微存,身体微靠,重心微向后
5.展翅跳:双手经围腰打胯,肘部带动双臂上扬,(以右为例)左脚向后撤步跳起,右脚屈膝放松自然抬起45°
教育意义:让孩子们了解蒙古族筷子舞的起源,同时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美好!
功夫 (表演性组合)
教学目的:初步掌握武术的基本拳法,提现武术的精气神
主要动作:
1.弓步冲拳:脚下弓步位,一手腰间抱拳,一手前平冲拳
2.弹踢冲拳:在弓步冲拳位,右脚绷脚经吸腿,向前弹踢出微高于45°,左前冲拳
3.马步架打:双腿马步位,右手旁平位冲拳,左手正上位亮掌
4.歇步冲拳:左脚撤步踏步位跪地,臀部坐于脚跟,后背直立,左前冲拳
5.提膝穿掌:左腿绷脚开胯,吸腿至主力腿膝盖内侧,双手掌型,右手经腋下穿手至斜上位,左手点于右肩前,掌心向下
6.扑步穿掌:左脚向旁打开扑步,脚尖内扣,左手向斜下位穿手,右手斜上,手心向前,展背身体前俯
7.斜托掌双膝跳:体对2点,双手掌形,手心朝上,右手斜上,左手旁平,双腿加紧,向上起跳,小腿向后踢起,眼视1点
教育意义:通过具有武术风格性的组合练习,让孩子们懂得立志成才要靠自己的努力,学会修心、修行,不断磨炼意志,同时传承中华文化,传承武术精神。
小卜少(傣族舞)
训练目的:表演性舞段
主要动作:
1.嘎光步:(以左为例)左脚前脚掌向前点地上步,右脚快速跟追左脚,保持膝盖松弛,起伏动律
2.勾踢步:正步位基础上,交替向后勾脚踢至臀部,快踢轻落,快起慢蹲。蹲时胯走下弧线左右摆动。
3.立掌:虎口掌,拇指指根内扣,立腕,指尖向上
4.追鱼手:左手掌型按于胯旁,右手掌型,经体前,由左至右向二点斜下穿手,指尖带动
5.打招呼舞姿:(以右为例)右手掌型正上位,指尖带动向里绕,手腕放松,左手一位手
提裙舞姿:大拇指、食指、中指相捏,提腕于胯前
教育意义:通过舞段中队形的变化,让孩子们了解在集体中相互配合,相互感染的表演形式。
拿波里
组合介绍:
1.性格舞是指将各国民族民间舞蹈以芭蕾的动作规范化表达,这些民族民间舞主要指的是欧洲的民间舞,如西班牙舞、弗拉门戈舞、卡楚恰舞,匈牙利的查尔达什舞,波兰的玛祖卡舞、俄罗斯舞、鞑靼舞,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舞等。
2.芭蕾舞剧中的意大利舞,大多以“塔兰泰拉”节奏为主。“塔兰泰拉”本是一种毒蜘蛛之名,被它咬伤之后,必须剧烈舞蹈才能解毒,音乐一般是极速的,情绪热烈欢快,舞者常常手拿铃鼓或手持曼陀林琴舞蹈。
3.《拿波里舞曲》是天鹅湖舞剧第三幕中,在为王子举办的舞会上,一群外国客人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蹈,整个舞蹈的风格充满着轻快和浪漫的情调。
训练目的:初步认识古典芭蕾性格舞蹈的风格性
主要动作及规格:
a. Sur le cou-de-pied: 前cou-de-pied 一只脚外开地点在另一只脚的踝骨上;后cou-de-pied 保持前cou-de-pied的样子,放在后面脚腕最细的地方,两个脚腕最细的地方交叉,动作腿的脚跟在后面贴住支撑腿的踝骨,注意脚的小拇指始终外开向上翘。
b. Pas jeté:本意为“抛、扔”,是单起单落的跳,在此组合中做的是向前移动位置的Pas jeté
Ta-左脚jeté往前跳出移动位置
1- 左脚落地plié,右脚放后cou-de-pied
c. Pas de bourrée 有连接、辅助、结束等多种用途。从一个动作过度到另一个动作,从一个方向换到另一个方向,在此组合里做的是直腿的Pas de bourrée
1- 左脚向2点方向半蹲,右脚后 Cou-de-pied,双手在三位基础上向两旁斜上打开
2- 右脚落五位,半脚尖伸直
Da-左脚向旁迈重心移到左脚上
3- 右脚向8点方向半蹲,左脚后Cou-de-pied,双手在三位基础上向两旁斜上打开
4- 左脚plié,右腿伸腿绷脚向旁伸出
d.Pas emboîté:本义为“跟踪”,指后脚上步跟前脚的小跳,是两脚交换的跳。
1-2 plié,右腿屈膝,左脚向前点地伸腿绷直,左脚尖与支撑脚脚尖成一直线一双腿稍稍交叉,往上跳起,
3-4右腿往前伸直,左腿半弯曲,与地板和支撑腿相距不远,双腿稍稍交叉,强调直腿换脚。
5、教育意义:通过学习古典芭蕾性格舞蹈,了解不同的世界文化;通过交响乐的熏陶,提高艺术审美力。
舞动青春
训练目的:通过校园情景的表演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表现力。
主要动作及规格:
a.追逐梦想:双手拳形曲臂于腰间交替摆动,脚下做跳踢步向前行进,做追逐梦想状。
b.舞动青春1:胸前绕拳至旁平位,左脚起跳至大八字位,右脚后交叉。
舞动青春2:胸前绕拳后扩指手型,右手正上,左手正下,右脚跳至大八字位,左脚点地,双手扩指手型胸前上下交替三次,同时右左顶胯三次。
c.不畏惧舞姿:左脚踮,右脚交叉于左脚前,双手从体前打开按于旁斜下位,屈肘,表达不怕困难,不畏惧困难的心情
d.胜利舞姿:上左脚,右脚吸跳,左手伸至正上位,右手按于正下位,表达胜利的喜悦心情。
教育意义:让学生们感受青春校园的魅力,感受不同的阶段的校园生活,在每个阶段都可以留下美好的回忆,释放青春的激情。
《丰收麦田》藏族舞
训练目的:训练脚下的灵活性以及手脚配合的协调能力。
主要动作:
a.摆臂踏步:双臂在正上、正下摆动,左腿颤膝,右脚同时颤踏。
b.欢乐奔跑步:双肘曲臂在腰间交替自然摆动,侧头身体微向后仰,脚下交替颤踏步行进。
c.踩踏步:身体前倾,双手肩前交替曲臂砍手,同时脚下丁字步交替踩踏。
d.三步一踏:走三步踏脚一次,身体右左转体,腰围手。
e.踏踢步:左脚踏一步,右脚向八点斜下位撩踢步。
f.赶步:丁字步,右脚踩踏屈膝,左脚自然抬起的同时向前迈步,落左脚直膝收右脚。
形象动作
抱麦子:曲膝大八字步,前倾上身,双手从体旁向下抱麦子。双曲肘收回,上下叠臂于胸前,大丁字步坐歇胯。
教育意义:通过学习“果谐”的典型动作,让孩子们了解藏族人民质朴纯真的风土民情,感受他们欢快、愉悦的劳动场景。
《花鼓舞韵》安徽花鼓灯
训练目的:安徽花鼓灯的风格特点
主要动作及规格:
a.燕子试水:右腿带动向后起跳,同时双手经下往后划立圆,然后碎步向斜前方行进,上身向前俯身,模仿燕子快速从高空往下俯冲至水面,轻轻掠过水面的情景。
b .上下动律:两侧肋骨至腋下上下提压,肘部架起。
c.风摆柳:平足重心移动,重拍在右脚同时翻扇。“风摆柳”模仿的就是垂柳枝条随风轻轻摇曳的情景,演员在表演这个动作时步伐要轻盈,配之以扇舞,生动地展现出了女子柔美的形态。
d.碎步撞移:动作流动前,欲动先倾,后脚紧促前脚移动。
e.单凤展翅:左手手绢花搭右肩,右手拿扇,注意紧收。
f.手搭凉棚:左手位于胸前,右手拿扇,扇面放平至额前斜上位。
g.招扇别步:扇尖由外向内画最大圆,脚往外划半圆迅速撤至踏步。
h.三点头动律:注意气息和眼神的收放配合。
教学提示:
a. 加强虎口拿扇的练习,灵活运用扇子。
b. 强调兰花的表演,要体现出淮河地区汉族女子的挺拔秀丽、热情泼辣的风格特点。
教育意义:
通过学习安徽花鼓灯,让孩子们感受我国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,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体态:重心微前倾,上身弧线上提,中段收紧,下额微收。
兰花特点:脚下梗着走,上身风摆柳,拐弯靠着旋,亮相三道弯。
《孔雀》独舞
训练目的:训练傣族孔雀舞的基本舞姿与独舞的个人综合表现力。
主要动作及规格:
a.嘴式手:拇指与食指相合于拇指在食指的指肚线位置呈嘴型,其余三指张开立于正上方。
b.三位手:掌式手型,双手背对背提腕至正上位。
c.上托掌提裙式:一手基本掌型托于三位,一手提裙于胯前。
d.跳端步:(以左侧为例)半脚掌向7点踮步至左腿微曲膝,右腿小腿平端于体旁。
e.孔雀飞步伐:双手经体下绕翻掌,横抹成飞翔姿态,身体前倾留头,脚下同时做踮步。
f.抖肩平展翅:踏步曲膝,仰胸抬头,指尖带动双手经由三位,后穿掌至平展翅,同时碎抖肩。
g.基本掌形:虎口用力张开,拇指回扣呈90度直角,其余四指并拢的同时上翘。
教育意义:在传统的动作元素基础上,用现代的表现手法和审美,让孩子们了解傣族孔雀舞的起源与发展。
中国舞9-10级文字教材
创建时间:2022-10-26 10:43
넶浏览量:0
-
中国舞
中国舞蹈家协会的“中国舞考级”教材注重舞蹈素质教育,倡导“快乐、健康、科学、人文”的教育理念,以展现孩子自我风采为目的,把枯燥、紧张的考试变为孩子们热衷参与的表演活动,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教材共分为10级,适用于4-17岁的少年儿童。
教材编写的质量和水准具有坚实保障,集中了国内优秀舞蹈编导和教育专家的精品教学组合,拥有全国最具权威教师组成的考官队伍。教材更多地入了中华文化与舞蹈精的内容,经过专家编委们的精心编制与而成。
以孩子年龄为切入点,在训练的基础上引领孩子立志成才,在快乐舞蹈中认识社会,在风格特点中了解多民族大家庭,在异域风情中体验我中华之包容,一套良心之作,这是一套负责任的教材,它代表着一定的高度,势必要引领舞蹈考级的教育之路。2022-09-22
-
云南民族民间舞
2022-09-22
-
诗舞国风古典舞
2022-09-22
-
《国际青少年流行舞》教材展示(1)
2022-09-22
-
健康养生舞
2022-09-22
-
天使芭蕾
2022-09-22